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銀河的日子。故時人亦稱其是中國的“情人節”,而中國古代則稱為“女兒節”或“乞巧節”,並留下許多別致有趣的風俗。中秋節有趣的風俗習俗,吃月餅: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觀潮: 在古代,浙江壹帶,觀潮可謂是又壹中秋盛事。
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揮之不去的古代節日習俗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和保護。那麽就讓我們從我國八個傳統節日的角度來探討古代節日的習俗。中國古代的節日習俗,八大傳統節日解釋妳可能喜歡哈尼族的習俗春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這壹節是人生的第壹年。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年、新年等,現在稱為春節,是在使用公歷的時代。
據說在東海獨秀山的大桃樹下,有茶葉和玉雷兩位神仙。古人用桃木畫了兩個神,掛在門口,用來驅鬼。五代人開始在福上寫對聯,後來演變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壹詩。"彤彤,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按農歷為三月上旬,按陽歷為每年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清潔矣",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上墳、郊遊、蕩秋千、放風箏、楊柳穿花等。歷代學者都以清明為題材作詩。杜牧有《清明》壹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的意思是 "開始"。端午節是儀式的開始之日,因為 "五 "與 "午 "同音,農歷五月進入端午節。壹般認為,這個節日與紀念屈原有關。據說,屈原因忠心被廢,於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們爭著去救屈原,後來演變成劃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把粽子扔進河裏以保護屈原的身體,並有吃粽子的傳統。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喝雄黃酒、掛香囊、插花和菖蒲、鬥草、驅 "五毒"。端午節成為大節後,朝廷有了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