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古代詩歌起源

中國古代詩歌起源

古典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皆出現於先秦時期,壹是現實主義源頭《詩經》;二是浪漫主義源頭《楚辭》。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樂歌總集,由眾位采詩官收錄、加工、編訂,集合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被稱為“詩三百”。

《詩經》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後人將其歸納為“賦、比、興”,“賦”是鋪陳敘述,可以是直接敘事、直言其誌;“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興”是起興,觸物以起情謂之興,壹般處於壹首詩或壹章詩的開頭位置。

中國詩歌的另壹源頭是《楚辭》。楚辭是在戰國後期,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相比中原文化,楚文化更絢麗浪漫。

楚辭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辭》非其壹家之言,而是輯錄了自戰國至東漢三四百年間以此題材寫就的詩文。現傳17卷本《楚辭》中含有屈原的《離騷》《天問》、宋玉的《九辯》、東方朔的《七諫》和劉向的《九嘆》等。

在《詩經》三、四字句的基礎上,《楚辭》發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在內容上首開中華文學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的先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擴展資料

發展順序: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1、漢代的古體詩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2、唐宋的近體詩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壹些。

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壹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壹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

3、後期發展

自元代開始,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逐漸過去,文學創作逐漸轉移到戲曲、小說等其他形式。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詩歌

  • 上一篇:除夕的由來是200字。
  • 下一篇:臨沂博物館2022年寒假誌願者招募公告(臨沂博物館2021招募講解員公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