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制婚禮服飾中國冠服制度在周朝逐漸完善,隨著等級制度的產生,各種禮儀隨之出現,不同場合穿戴的服飾也不盡相同,婚禮服飾相應產生。
與今天婚禮熱鬧、喜慶的氛圍不同,周朝婚禮基調莊嚴肅穆,婚制中的禮服也崇尚端正莊重,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新郎頭上戴爵弁(類似於皇帝的冕),上衣穿的是玄色(青黑色)代表天,下身穿的裳是纁色(淺紅色)代表地,並且有黑色的滾邊,象征著陰陽調和,蔽膝是棕紅色,腰帶是黑色,鞋履為赤舃(即紅色復底鞋)。新娘則戴著與真發混同梳編的裝飾假發,婚服形制與男子相同,唯壹不同的就是服裝的顏色,上衣下裳均為黑色,代表“專壹”的意思。
由此可見,周朝的婚禮服飾主要是黑色和紅色為主的,端莊大方。
二、唐制婚禮服飾:
唐制婚禮服飾唐制婚禮服飾融合了先前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烈喜慶,男服緋紅,女服青綠,紅男綠女就出自唐制婚服。
釵鈿禮服是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襦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穿長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層層疊壓著,然後在外面穿上寬大的廣袖上衣。唐朝之後,這種繁復的婚禮服飾有所簡化,成為壹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貴族子孫迎娶可以使用冕服或者弁服,官員的女兒出嫁可以穿與母親的身份等級相符的命婦服,平民結婚也可穿絳紅色的禮服。
其實唐朝的禮服最大的不同還是在女子身上,顏色有了更大的變化。
三、明代婚禮服飾:
明代婚禮服飾明代由於士大夫階層的興起,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這也包括婚禮文化,因此對近現代影響是最大的,發展出繁復的系統和文化名詞。
明代至近代四百年間,平民男子迎娶妻子俗稱“小登科”,可以穿九品官服,青綠色的九品襆頭官服。新娘則用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花紅袍,脖子戴項圈天官鎖,胸前掛照妖鏡,肩披霞帔,再跨個子孫袋,手臂纏上定手銀,下身穿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這也是現在我們眼裏典型的傳統新娘造型。
明朝時男女的婚禮服裝是有所對應的,如果男子穿的是深色衣服,女子則要對應地穿真紅褙子、紅羅裙,假鬢花鈿;如果男子是假穿九品官服的話,那麽女子就穿真紅色大袖衣或者是圓領的女蟒服、大紅色褶裙。
明朝時出現了真正的鳳冠霞帔,對後代影響重大,如今我們對古代婚服的印象多是鳳冠霞帔,影視劇中也普遍采用鳳冠霞帔來表現古人的婚禮。
四、近現代婚禮服飾:
近現代婚禮服飾隨著西方列強侵華,壹戰二戰的爆發,西方的文化也逐漸傳到我國。
20世紀20年代,西式婚紗漸漸被中國人接受,並在40年代前後真正成為壹種風尚。
50年代的時候,婚服演變為新郎穿藍色中山裝,新娘穿旗袍或紅襖裙。
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革命伉儷多奇誌,不愛紅妝愛綠妝,結婚禮服也變成了藍色或者綠色的軍裝。
80年代初,打開國門了,人們的觀念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的愛美之心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旗袍、婚紗、禮衣再壹次盛行。
而如今婚服已經沒有形式的規制,想穿什麽就穿什麽,十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