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為開端。
全名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簡稱第壹次文代會。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軍向南方各省勢如破竹的進軍聲中,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中華民族歷史即將揭開光輝壹頁的日子裏,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
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歷史的結束和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歷史的開始。這是壹次全國文藝工作者大會,是大團結的大會,繼往開來、總結和動員的大會。大會標誌著中國現代文學階段的終結,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開端。
擴展資料: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階段:
1、第壹階段
1949到1978年:“第壹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五四”新文學的戰鬥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壹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
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中國當代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鬥爭的教條模式。
2、第二階段
1978年到1989年:對文學的真正復蘇來說,是以1978年8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誌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範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幹涉”的意見。
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壹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3、第三階段
90年代到新世紀: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