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百年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雖然已經給社會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頑強結合基礎上的“超穩定”的封建制度,尚未進入全面瓦解的階段。而明清兩代發展到登峰造極程度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政治。
由於實行科舉制度,朝廷可以通過吸收各階層人士參與政權,從而擴大統治基礎,以保持封建政權的穩定,用不著與市民結盟,王權也就無意促進商品經濟大規模發展,而且往往起著阻礙作用。這同西歐各國中世紀末期出現的統壹的封建王權的歷史作用大不相同。
在西歐,王權為著打擊封建諸侯的割據勢力,必須贏得城市市民的支持,為此,王權采取了若幹措施促進統壹市場的建立,這在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總之,明清兩代雖然有新的社會因素在萌動,但就全體而論,還是沿著秦漢以來封建帝國的故道緩慢運行。
擴展資料
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壹百多年中,削平三藩割據,統壹臺灣,加強對西藏的統治,平定準噶爾和回疆反動貴族的叛亂,擊敗沙俄對黑龍江的侵略,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壹步的鞏固和發展,成為亞洲東部最大的封建國家。
在這幅員廣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維吾爾、壯、朝鮮、高山等五十多個民族。各民族雖然文化發展程度不同,但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都為中華民族和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了貢獻。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農民階級的鬥爭迫使清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清朝前期,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到乾隆時期,資本主義萌芽比明朝有所增長,但其發展仍然非常緩慢,因為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縛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清朝中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高度集中,物價不斷上漲。於是嘉慶年間爆發了川楚陜白蓮教起義。這次起義沈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清王朝從此便壹蹶不振了。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史
百度百科——明朝
百度百科——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