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壹個總匯意思的表達。首先,“龍文化”是壹種民族精神。“龍”與龍文化和龍的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強大紐帶。“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壹曲《龍的傳人》,曾引起多少中國人的強烈***鳴。無論是國難當頭的屈辱年代,還是民族獨立後的新中國,國內國外的中國人始終不忘自己是“ 龍的傳人”,並始終以中國人自居、自豪。而且,正是在這樣的民族尊嚴和意誌的指引下,中國人才能團結壹致,在民族最生死危亡的關頭全力反抗,最終將侵略者趕出國門,恢復獨立;才能克服困難、改革前行、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中國龍早已超越了文化範疇;它對於中國人來說,更代表了種族、民族、宗族的血脈,中國龍的形象和影響已經深深滲透到每壹個中國人的血液裏,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其次,“龍文化”本身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價值取向。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任何國家相比,都有其不可比擬的獨特性。這種文化是東方特有的,與西方文化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
要了解中華民族的“龍文化”特點,要先了解中國人的思維特征。中國人的思維特征中有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群體性思維方式。這就使得中國人比任何國家的人都更看重家,看重國,更註重親情、人情,更熱愛自己的家園。中國人的人際關系都喜歡要轉化為血緣關系來處理,轉化成壹家人的相互關系。比如轉化成母親、兄弟等關系,這樣,就可以把本來疏遠的陌生關系轉化為非常親密的相互關系,以此來增加相互間的凝聚力,轉變為同在壹個家,同吃壹鍋飯的家人關系。比如,把同讀的學校稱為“母校”,把同飲的壹條河稱為“母親河”,把彼此平等的朋友關系稱為“兄弟”、“哥們”、“姐們”,把單位之間的關系稱為“兄弟單位”,以此表示我們同有壹個母親,同在壹個屋檐下生存,彼此的緊密關系不言而喻。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人特喜歡“家”的這個概念,凡事都喜歡與“家”這個概念聯系在壹起,比如“國”與“家”聯系在壹起,叫“國家”; “公”與“家”聯系在壹起叫“公家”;“人”與“家”聯系在壹起叫“人家”……,而為了過壹個春節,吃壹個全家團圓的年夜飯,更是哪怕千山萬水也要趕回家中。正是中國人特別註重親情關系,才使得大家更容易團結在壹起,遇到國難當頭的時候,相互間凝聚成壹股民族的力量,灑熱血、拋頭顱。也正是這樣,中國人血濃於水,“壹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要說對待國內的災民如此,就是對待世界其他“兄弟國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