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美德方面有: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
1、仁愛孝悌:
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壹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
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
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2、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註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壹,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
“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系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壹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3、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