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反對我的觀點:如果科學不發達,那個國家會落後到什麽程度!就算有再多的人文情懷,又該如何表達?的確,人文情懷的表達應該基於壹定的科學成果。如果壹個國家落後到連發電都不會,那人文關懷呢?正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壹樣。但是,我說的是人文情懷比科學的發展更重要,而不是忽視科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人的關註和關心上。
比如,人類尋找外星人已經很多年了。在這件事情上,人類探索了大約半個世紀,投入了上億美元,但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再比如,人類為登月付出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為此消耗了多少財富。或許,從長遠來看,這會給人類帶來好處:從“外星人”那裏獲得更先進的技術,把人類送上月球,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但是人類為此投入了多少,目前又回饋了多少呢?如果把這其中的壹部分放到人文領域,比如: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為饑餓的人提供食物,為先天缺陷的人提供治療機會,給孤兒壹個家等等。這些事情只要去做,很快就會有效果,不需要太多的錢就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正如人們所熟悉的“大眼睛”——那個渴望讀書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蘇明娟。年輕時,記者解海龍來到她所在的貧困山區,尋找壹個感人的瞬間。他看見蘇明娟在那裏低頭寫字。就在這時,恰巧蘇明娟擡起頭來,那雙求知的大眼睛牢牢抓住了解海龍的心,拍下了那張家喻戶曉的照片《我要讀書》。照片的發表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希望工程”就是從那時開始的。截至2007年底,希望工程已接受國內外捐款近40億元,資助貧困學生390萬人,建成希望小學13000多所,成功改變了數百萬貧困兒童的命運。就像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壹次人文關懷可能不需要花多少錢,也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甚至僅僅是壹個人的壹句話,就可以徹底改變壹個人的壹生。這對於壹個國家或者整個世界來說可能不值壹提,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這是多麽重大的變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