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元旦”壹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壹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壹”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征壹天的開始。元旦,就是壹年的第壹天。
春節
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壹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壹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元宵節
元宵節也是”法定節假日“呼聲很高的壹個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有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的習俗。
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概起源於周代,至今已2500多年歷史。所以清明節那天,人們都會做青團和去掃墓祭祖。
端午節
端午節是農歷的五月初五,發源於荊楚百越壹帶,原指仲夏第壹個午日,又稱”端陽節“。這壹天崇拜龍圖騰的氏族有劃龍舟祭祖的習俗,後人將其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端午節也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部分地區是紀念伍子胥等。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習俗。
七夕節
七夕節在古代是女子的節日,這壹天女子可以盛裝走出家門,聚會、遊玩、展現女紅手藝等。
中秋節
中秋節也是壹個合家團圓的節日,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是重陽節,古代又稱”登高節“,這壹天有登高賞秋的習俗,還有插茱萸、賞菊花、品菊花酒等習俗。
冬至
冬至的時間在12月21-23之間,冬至又稱”冬節“、”亞歲“,是二十四節氣中唯壹壹個被用來確定月序和閏月的節氣。從這壹天開始,陰氣漸退,陽氣漸升。這壹天,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