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解釋“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

如何解釋“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

意思是:少年聰明,國家就有前途,少年能幹,國家就強大。總的來說,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

出自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論》中寫的散文。

這篇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1900年的文章,極力歌頌青春活力,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渴望出現“年輕的中國人”來振奮人民精神。文章不拘小節,使用隱喻,極具鼓勵性。作者以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對中國青年的熱愛和期待。

擴展數據

少年中國理論賞析

1.意識形態上,《少年中國論》有很強的抒情性。壹方面,文章批判性很強,壹層壹層地解剖中國這個“老大帝國”,毫不留情地批判那些握著國家把柄、老了的人的心理狀態。

另壹方面,作者反復描寫的“年輕的中國人”,寄托了作者的愛國思想和積極樂觀的民族自信,也充滿了抒情特色。因此,梁啟超的“新文體”政論文往往以抒情之筆表達其政治學說。《少年中國》的整個故事,並不是用冷靜的分析和嚴密的邏輯壹層壹層地展示出來的,而似乎是由跟隨情感洪流的“詩”和“文”組成的。

2.從藝術角度看,《少年中國論》的價值在於它對傳統散文意象體系的顛覆性豐富。本文不僅以“夕陽照”、“荒牛”、“秋柳”、“隕石”等民族的、傳統的、家喻戶曉的形象多方面地展示了“老”,從而系統地批判了大清帝國的衰落;

而且大量運用了“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亞大鐵路”等新時代、新生活、新知識、新事物提供的豐富意象,從而潛移默化地將讀者的目光引向中華帝國之外更廣闊、更豐富、更生動、更有活力的新世界。

3.就文體語言而言,《少年中國的故事》也很有代表性。長短與韻文風格交替的句式,尤其是上文提到的新詞新象的引入或創造,無疑顛覆了中國古文所使用的詞匯和句法體系。

就文體而言,《少年中國的故事》融合了辭賦、劉四、韻文和古漢語,在各體之間自由穿梭,通順流暢,顯示了作者操作文體的深厚藝術功底。在中國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演變歷史中,梁啟超的散文無疑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壹種形式,直接導致了五四白話文運動的走向。[6]

4.《少年中國》的故事謳歌了祖國的英雄未來和輝煌未來,對肩負建設少年中國重任的中國青年寄予了無限希望,激勵他們奮起投身改造中國的戰鬥。

書面語的特點是高度凝練、概括、氣勢磅礴、感情充沛。文章大多是四字壹句,押韻。他們運用重復、對偶、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引用大量典故,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參考:百度百科——《少年中國說》

  • 上一篇:中國的五大戲劇是什麽?各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抓周二?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