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利用水資源
①在農業區,主要是改進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鹽堿化;
(2)減少牧區草地打井數量,避免牲畜無序生長;
(3)在幹旱內陸地區,應合理配置河流上、中、下遊的水資源,兼顧上中遊的發展和下遊生態環境的保護。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建防護體系。
①幹旱地區的綠洲區
ⅰ.我們應該在綠洲周圍的沙漠邊緣封沙種草;
Ⅱ.在綠洲前部營造喬灌結合的防沙林帶(積極保護、恢復和發展天然灌草植被)。
ⅲ.在綠洲建立農田防護林網,形成多層防護體系。
(2)在缺乏水源的地區
利用木柴、樹枝等材料,在流沙區設置沙障工程,攔截沙源,固定流沙,阻止沙丘前進。
⑶調整農業與林地的關系——宜林即林,宜牧即牧。
(1)現有林地應視為防護林的壹部分,不能再因開墾而破壞。
②綠洲邊緣荒地與綠洲之間的灌溉草地帶不宜盲目開墾,主要用於植樹種草,發展林業和畜牧業。
(3)已經造成荒漠化的地方,也要退耕還林,還牧。
⑷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能源問題。
解決農牧民能源問題的途徑:如營造薪炭林、修建沼氣池、推廣節柴竈等。
5.控制人口增長。
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建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意義重大。
2.中國的治理措施和經驗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飛播造林種草、小流域綜合治理(圖2.15)。
(2)荒漠化治理的典型範例——沙坡頭草方格沙障
(3)中國政府在西北地區的生態建設與荒漠化治理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荒漠化防治等壹批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相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