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飲食民俗的發展演變過程

中國飲食民俗的發展演變過程

淺談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發展變遷史

摘要:中國飲食文化是壹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中華各族人民幾千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形成了註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國菜特點;在與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斷豐富著自己的飲食文化,並深深影響著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

關鍵字:飲食文化 餐制 主食

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在人們對吃的孜孜追求的幾千年裏,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中國也獲得了“烹飪王國”的美譽,成為世界三大美食國之壹。由於筆者對美食有著特別的喜好,所以想結合中國古代歷史,談談我國飲食文化的演變。

壹、先秦時期四大菜系的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南北兩地各自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差異漸顯,北方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魯菜;南方,占有“魚米之鄉”的楚人利用優越的自然資源,再與南夷特色相結合,形成了蘇菜的雛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後的“天府之國”吸引了大量移民,與古蜀國的飲食習俗相結合,形成了川菜的雛形。相比之下,粵菜的出現相對較晚,漢高祖被冊封為越南王時,利用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品種繁多,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的優勢,建立了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裏飲食比較發達,使“飛、潛、動、植”皆為佳肴,並流傳至今,形兼收並蓄的飲食風尚,產生了粵菜。

二、秦漢的飲食文化——中華飲食文化形成時期

秦漢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期,整個中華民族呈現出壹種欣欣向榮的態勢,此間我們與外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引進了繁多的食物品種。張騫出使西域後,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黃瓜、菠菜、胡蘿蔔、芹菜、扁豆、大蔥等蔬菜,豐富了我們的飲食文化。

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豆腐也在此時被端上飯桌,據史料《本草綱目》的記載是劉姓嫡親淮南王劉安首創。另外,我現在常用的醬油、豉、醋等都是這個時期產生的,東漢的豆豉應經開始大量產生,人工釀造的食醋也是在漢代產生的,當時稱為“酢”。醬油則稱之為清醬。

餐飲禮儀也隨之建立起來了,比如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烹調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醬類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債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侯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品嘗美食是很享受的壹件事,所以很多繁文縟節在當今社會已經不講究了。

三、飲食文化的高峰——唐宋

作為中國人最引以為豪的壹段歷史,飲食文化在發達繁榮,兼容並包的唐宋自然也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而發展起來,達到壹個高峰。

唐代,麥、稻的地位逐漸上升。唐初期,麥作為壹種主糧是比較奢侈的,且被認為是“雜種”。唐代中期以後,由於城市人口的增長、餅食的普及,對麥作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唐德宗建中元年實行的“兩稅法”已明確將麥作為征收的對象,麥取得了與粟並駕齊驅的地位。宋代的主糧跟唐代大同小異,只是稻子變得越發重要,最終取得了現代作為中國主要谷物的地位。

過分講究飲食的現象也尤唐為甚,菜肴分高、中、低三個檔次。高檔為宮廷宴用菜,最有名的要數燒尾宴了,燒尾宴是指士人剛做官或做官得到升遷,為應付親朋同僚祝賀,必須請壹頓飯。尚書令左仆射韋巨源在家設“燒尾”宴請唐中宗,肴饌豐美,世所罕見;宴會上的58道菜可以說是唐代市場上高檔菜的代表。李公羹是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創制的保健食品,用珍玉、寶珠、雄黃、朱砂、海貝煎汁,每杯羹費錢三萬!

  • 上一篇:餐桌常見的家具尺寸有哪些?如何選擇家庭餐桌?
  • 下一篇:五年級傳統文化《諺語歇後語》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