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滿月,國慶。
2、傳統節日,值得紀念。
3、家人團聚,只有中秋節。
4.迎中秋,慶佳節。
5、平分,假期夢圓。
6、送禮,慶祝節日。
7、中秋月圓,人間情。
8、望月思壹遠,花壹月圓。
9、中秋月圓,人在月圓之下。
10,慶國慶,慶中秋。
11.中秋節回家是每個人的責任。
12,滿月,美言。
13,歡度中秋,和* * *共圓家庭夢。
14.歡樂在中秋,感情更濃。
15,中秋天倫之樂,喜慶禮品。
節日的起源
中秋節是許多習俗和事件的匯合,如中秋節、秋會、賞月和月宮傳說。它起源於先秦,最終定居於唐代。
夕月是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秋分。《李周官純宗伯典瑞》鄭玄註:天子總分為朝日和秋月。裴智《史記·孝武列傳》引英紹曰:天子春,日朗,秋月,拜東門外日。朝日對朝,夕月對夕。現在北京的月壇,原名月壇,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地方。
因為秋分之夜不壹定有月亮,月亮也不壹定圓,會破壞景色,所以民間逐漸把秋分節放在中秋節。
八月中秋是收獲的季節,古人舉行祭拜土地神的儀式,稱為秋報秋社。《白虎通州》載:中秋月,擇元日,令民社。《援神》雲:仲春祈谷,中秋收谷,報祭粟。晚秋月會可以算是中秋節的起源。
史聖流行
唐朝時,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開始流行。在唐朝,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
中秋節結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楊貴妃變月神、唐逛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之充滿浪漫,戲月之風也只能蓬勃發展。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