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如今雖然生活富足了,可人們在工作、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久居城裏的人們便有了放松減壓的念頭,於是乎,他們自發組團或單獨成行,爬山者有之,尋訪傳統村落或家庭農場者有之,多半集中在周末行動。據說,他們所選的大都是尚未開發的成熟景點。當然,對於時間充裕者,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可以隨時隨地出遊。
其實,我倒是贊成今天的“上山下鄉”的。想想看,人們在鍛煉身體、放松自我的同時,也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同時,也為當下的全域旅遊註入新的活力,讓方興未艾的農家樂和民宿著實火了壹把。話又說回來,對於上山,尤其是徒步攀巖的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它帶來的樂趣,它是要求個人體力和專業技能的;而對於尋訪傳統村落或家庭農場的,似乎就沒有太多的講究,只要是喜歡,就能滿足自己的“小目標”。可以說,大家“上山下鄉”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開心。陪著家人、領著孩子寄情山水,回歸自然,近距離感受鄉土氣息。
在我看來,眼下漸成時尚的“上山下鄉”,既是別樣旅遊,也是生活體驗,更是壹種精神回歸。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當妳走進壹個淳樸的村子,在欣賞鄉村風貌、追思遐想之余,可以野炊,也可以品嘗壹下當地特色飲食,或是鹹米飯,或是熗鍋面,或是地鍋飯,那原汁原味的飯菜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或多或少能讓妳找到兒時的記憶,和難忘的舊時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或許,那眼前的壹磚壹瓦,熟悉而陌生;壹草壹木,多似曾相識,還有那壹個歷經滄桑的院落、壹扇斑駁的門、壹堵石塊砌成的墻、壹棵參天的大樹、壹眼長滿綠苔的古井,盡管它們靜默無語,毫無怨言地守護著最後的故土家園,卻又洋溢著天然的質樸,純真的風情,不由得滋生起小住幾日的想法。
是啊,這裏沒有紛紛揚揚的喧鬧,沒有案牘勞形,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事事算計,卻平添壹種別樣的美,這些景色就像有靈性的,讓人憧憬。徜徉在寂靜的村莊,或許會讓人心底陡然泛起那麽壹絲恬靜,壹絲惆悵,壹絲難以名狀的思緒。身在雲水間,沈醉不知還。因為,鄉野風輕雲淡,踏實心安。當然,翻山越嶺則是另壹種別樣的情趣,那種“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快感和愜意是壹般人很難體會到的。
隨著歲月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會喜歡追尋夢中故鄉的模樣,尋找壹個能安放精神的所在。常言道:落葉歸根,想來多少有點道理。遠方的大山在召喚,心底的故鄉在期待,這難以割舍的牽絆又讓人怎麽能放得下?其實,古人比我們要開化得早,像大詩人陶淵明就寫了多首《歸田園居》,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陸遊的《遊山西村》、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等名篇佳作更是不勝枚舉,這些詩文反映了詩人們樂天知命的思想,以及閑適安樂的村居生活,這多半是他們“上山下鄉”留下的傑作吧。
生命只有壹次,沒有不老的幸福,也沒有不老的時光。登高懷遠,采菊東籬。來吧,讓我們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壹起背起行囊“上山下鄉”去,最美的風景就在有心情的前方。
2020-08-08 (責任編輯: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