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作為90年代第壹部家庭情景喜劇,以壹種獨特的方式走進人們的視線,獲得了幾代觀眾人的肯定。這其中的成功並不是偶然。電視劇《我愛我家》是由英達導演,梁左編劇,宋丹丹、文興宇、楊立新等眾多演員擔任主演的家庭情景喜劇,是中國大陸第壹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的成功,應該歸因於內外兩個方面:內部來說,又分為編導演三個角色。我愛我家在編和演方面的成就是所有後來的情景喜劇難以望其項背的:
(1)編劇方面,梁左的才華足以勝任文學師這壹空前絕後的稱謂,他對《我愛我家》的貢獻是巨大的,後來的情景喜劇作者們都還沒有超越過梁左的水平。但不能說,梁左是《我愛我家》成功的唯壹原因,或決定性原因。梁左與英達後來合作過很多戲,比如《閑人馬大姐》等。是否達到了《我愛我家》的水準,大家有目***睹。
《我愛我家》的編劇也不只是梁左壹位。《我愛我家》的文學劇本是結集出版過的,那本書的封面上,編劇兩個字後頭寫著四個人的名字:“梁左,王朔,英達,英壯”。請註意“王朔”這兩個字——這部戲最早的策劃者也是英達和王朔。 (2)演員方面,這是北京人藝觸電的產物,文宋楊都是北京人藝當然的臺柱子,客串的角色中也有大量人藝演員。而這種室內劇其實很類似話劇表演,因而可以說該劇匯聚了當時中國最好的室內劇演員。
(3)導演方面,這是英達將情景喜劇模式首次介紹到中國,突破了傳統電視連續劇的結構和模式。顯然,在後續的各種情景喜劇中,編劇和演員已經不可能在復制我愛我家的陣容,而導演雖然沒有變,但已經是邊際效應遞減,所以我愛我家自然成為傳奇。
外部來說,要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93 年是小平南巡後的第 2 年,社會變革正在悄然地發生,人們在心底裏尚沒有完全從 89-92 年的戒嚴陰影中走出,但深圳海南的變化以及國外的傳聞又不斷地沖擊著內地的社會。在這種社會轉型時期,堅持正統意識形態的正劇很快就會被掃入歷史垃圾堆中,而宣揚變革的前衛作品很難進入主流宣傳平臺。因此,我愛我家這種比較不錯的作品就有了生存空間,人們很容易在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譬如初次下海時的緊張,剛剛退休時的失落,兒女追星時的無奈……而由於中國的社會轉型迄今仍未完成,所以該劇的很多內容直到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能夠引起觀眾的***鳴。
總之這樣壹部好的無愧於是壹部家庭喜劇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