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會很不屑。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搞那些花裏胡哨的儀式不是浪費時間嗎?有什麽意義?事實上,孩子們在儀式中獲得了全面而真實的情感體驗。儀式感給學生安全感、秩序感、歸屬感和神聖感,也讓學生學會秩序、規則、紀律和謙遜。
有些學校的儀式自古就有,比如印心,這是古代的壹件大事。它與成人禮、婚喪被視為人生四大儀式之壹。所以在入學當天,有壹系列隆重的儀式,儀式結束後,就意味著正式成為孔子的弟子。入學儀式包括盛裝、拜師、凈手凈心、朱砂開悟等壹系列過程。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中也記載了私塾聽課的儀式:先拜孔子,後拜白先生,白先生回禮時。
下課鈴壹響,老師就大聲喊:?班級?,班長打電話了?站起來?全班同學齊聲向老師鞠躬問好。老師回應了,問學生們怎麽樣。下課時,老師喊道。下課了?,班長打電話了?站起來?學生們鞠躬,齊聲說:老師,再見?老師回答說?同學們再見。。多麽熟悉的壹套上課上課的儀式。整個儀式只有幾十秒,卻能有效提振學生精神,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同時得到?尊師重道,禮儀教育?的作用。
但是很多年輕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壹進教室就開始講。鈴響的時候,總是拖上幾分鐘,然後他們在下節課開始的時候匆匆離開教室。根本沒有這樣的儀式。雖然不能否認這些老師認真負責的態度,但是這堂課真的有效嗎?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師生溝通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所以這些儀式感不僅不浪費時間,而且有利於教學。
現在慢慢消失的儀式,不僅僅是課後的問候。比如過去壹年級入隊的少先隊員,都會有壹個隆重的入隊儀式。還記得我入隊的時候,校長親自給我戴上了紅領巾。這是儀式的功能。但是現在很多學校都取消了入團儀式,孩子們連紅領巾的來歷和意義都不知道,更別說是什麽了。少先隊員?由於不了解少先隊的歷史,我稀裏糊塗地戴上了紅領巾。
記得以前的運動會,大家都穿著統壹的制服,排著整齊的隊,喊著響亮的口號。真的是紅旗不倒,人山人海,人們激動不已。在這樣的儀式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被極大地激發了。但是現在,出於安全考慮,學校已經很多年沒有舉辦這樣的運動會了。慢慢消失,遠離我們學生的是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對學生成長有價值、有意義的儀式。
原來,壹進校園,預備鈴壹響,就會有各班響亮的歌聲。學生用歌曲調節心情,作為課間休息到上課的過渡,提振精神,進入課堂狀態。現在備課鈴就是上課鈴,甚至有的老師已經在備課鈴響之前站在教室門口,準備發言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儀式都取消了,而是壹些新的儀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流行,但是他們讓人?愛情?不,起來。比如很多中學?畢業宣誓?比運動會還熱鬧。教學樓裏掛滿了橫幅和標語。口號此起彼伏,孩子們興奮得像打了雞血。這種儀式,缺乏人性,更多體現的是教育的焦慮,把學校變成了快節奏高效的流水線考試工廠。
為什麽現在很多孩子回憶起自己的學校生活都沒有留戀和回味,因為記憶中留下的值得紀念的,有價值的,有儀式感的東西太少了?作業?,?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