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偉大有為的君王,往往能拋棄狹隘的種族意識,表現出非常開明的民族觀念,以維護大壹統和“變夏為夷”為己任,倡導“夷夏壹體”、“胡漢壹家”、“無王為外”,積極治理邊疆。而他們對“抵禦外族”的理解,也不再僅僅是排斥“四夷”,而是包容,將“四夷”納入統壹秩序。比如漢朝,按照“遠近結合,中外有福”的原則,通過對匈奴的反撲,對西域的抹平,對西南的拉攏,最終將不同的種族和部落整合為統壹的漢帝國。到了唐朝,“四夷”問題也作為內部問題在“融合”中得到解決。比如唐高祖李淵經常講“天下壹家”“月湖壹家”,唐太宗也把實現“四海壹家”作為自己最開心的事。“平仲夏”統壹後,唐太宗對大臣說:“自古帝王平仲夏,不可侍奉易帝。我沒有抓到古人,卻成功了。”他還總結了原因:“自古以來,中國對中國壹直是親如壹家,我也壹直是愛如壹家,所以我壹直是我的父母。”雖然這些話難免自吹自擂,但也並非完全不真實。正是由於民族觀念中的這種心態,漠北和西域的遊牧民族才心甘情願地要求唐太宗為“天可汗”、“親統四夷”,稱他為“中國父母”,承認他“中國外族之主”的實際地位。開明的民族觀念也促使統治者在邊防政策上更加開放,重視邊疆民族在穩定邊疆中的戰略地位,放棄傳統的“築墻守邊”政策。比如康熙帝提出“帝王以本根治天下,不獨恃障礙”,所以反對在邊疆修築長城隔絕“中國洋人”的做法。他還不止壹次地說:“朝無邊防,蒙古為盾”,“我善待廓爾喀,防備諸侯壹方,強如長城。”這些觀念和做法是以“四夷”邊疆是內政問題為前提,從而團結邊疆各民族,使之成為保衛邊疆、鞏固國防的主力軍,有助於確保國家的大團結和長治久安。
上一篇:中藥祛斑是真的嗎下一篇:爐石傳說沈淪之城版狂野模式機械法玩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