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中老年人做了半輩子的菜還是難吃,這和做飯的目的、做飯時食材的選擇、生活背景有關。
第壹,?做飯的目的決定了他們願意投入多少精力。比如餐廳廚師的工作就是做飯。如果食物味道不好,客人不喜歡,他們可能會下崗,所以他們會盡力讓食物好吃。
中老年人下半生都在做飯。雖然需要很長時間,但他們壹直處於重復機械操作的狀態。他們做飯的目的很簡單——吃飽了去上班。這導致他們長期以來都有壹種“湊合”的心態,什麽食物方便就做什麽,而忽略了食物的美味程度。所以中老年人烹飪水平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吃飯的目的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追求味蕾的享受。
第二,?食材的選擇比較簡單。中老年人做菜時目的性明確,間接導致他們在選擇食材時“固定”選擇壹兩種食材。
比如他們覺得青椒土豆絲燒起來方便,價格也不貴,所以會更喜歡青椒炒土豆絲。他們往往選擇單壹的食材,最終的結果是可能只會做幾道簡單的菜。久而久之,他們面對壹些從未接觸過的食材,甚至有能力嘗試的時候,也會因為食材的長期單壹選擇而放棄嘗試。最終的結果是只能做壹兩道菜,不受年輕人歡迎。
三、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狀態,影響中老年人烹飪口味的另壹個重要因素是他們大多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很多食材(即使在年輕人眼裏很便宜)被認為很貴,即使知道做出來的菜很好吃,還是不會選擇。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條件不允許他們“浪費”。這時候其實已經上升到價值觀的層面了。在老壹輩人眼裏,節儉是傳統美德,吃喝玩樂是不正之風。
說到底,老壹輩人的廚藝還是比較難吃的。除了不專註於烹飪之外,更多的原因是他們長期的生活背景和自身對美食的理解,讓他們不願意嘗試更多“新鮮”的食材,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些食材性價比太低。
但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引導他們嘗試壹些好吃的食材,而不是壹味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