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清明節要上墳?

為什麽清明節要上墳?

清明掃墓的習慣其實來源於寒食掃墓。

清明節掃墓是與喪葬習俗相關的節日習俗。據記載,古代“墓非墳”,也就是說只挖墳坑,不建墳丘,所以不記載祭祀。後來,墳墓和墳墓,祭祀掃墓的習俗,有了支撐。秦漢時期,墓葬祭祀已經成為壹種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動。

據漢代《顏延年傳》記載,顏雖遠在北京千裏之外,其家人仍將在清明“歸東海墳”。就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和血緣意識的發展和加強而言,晏延年的行為是合理的。所以古代未納入規範的墓祭,也納入五禮:“士家上墳,納入五禮,是宜的,永遠是套路。”有了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會盛行。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祭奠儀式是掃墓,是慎終追遠、顧家、孝的具體體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壹個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至日入冬後106天。掃墓活動通常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壹些老家的人掃墓長達壹個月。

來源

說到清明節,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史書記載,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晉國的兒子重耳逃亡,過著艱苦的生活。跟著他的介子從他腿上割下壹塊肉充饑。後來,重耳回到晉國,成為壹個君主(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壹)。他獎賞了所有跟隨他流亡的追隨者,但介子推拒絕接受獎賞。他帶著母親去了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已經黔驢技窮了,所以他不得不放了火燒山。他以為介子推會孝順母親,壹定會跟母親走出來。誰知這壹把火把介子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壹天,不得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壹天。古人往往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寒食和清明結合起來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祭拜介子推的習俗變成了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 上一篇:為什麽中國人不穿漢服?
  • 下一篇:為仙鶴付出生命的女孩——讀《揚傳統、樹美德、獲新知》有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