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長輩在聊天的時候,聊到了這樣壹個問題:大家普遍反映農家菜確實比城市裏的菜好吃!那到底為什麽呢?農家菜為什麽能夠吸引到大家的胃口呢?就讓大家跟著小編壹起來看看,農家菜的風采!
首先是新鮮度的影響:城市裏可沒有農村裏的新鮮
這個新鮮不單止葉子有沒有枯,食材有沒有幹癟,更多的是蔬菜糖分和水分的消耗。蔬菜摘下來不是立刻死掉的,細胞還在不斷地消耗營養,而糖分和水分是消耗最早的,所以農家現摘現炒的蔬菜往往更甘甜脆嫩。
再有是生長周期(成熟度)的問題。
這麽說吧,我們自己家樹上的蘋果拿給老師吃,她說不紅不能吃,而我姑姑家以前有蘋果園,賣出的蘋果顏色漂亮無比,為什麽呢?提前兩天打藥啊,保證上色的漂漂亮亮的,而我們自己樹上的蘋果可能到了深秋摘下來還是青色泛點淡淡紅的。其實城市裏買到的很多蔬菜水果根本就沒有成熟,並且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風味物質,西紅柿、南瓜、香蕉、橘子、蘋果、甜瓜都是這樣。它們只是看著熟了,其實壓根就沒熟,都是為了方便運輸和儲存。那能好吃才奇怪呢,在家裏沒熟的誰會摘啊,熟透的都能聞到特別香的味道。我是北方人,在長沙吃的橘子顛覆了我二十多年的感官,原來自然熟的橘子這麽甜嫩汁水充盈啊,想想都饞啊。
還有食用經驗的因素。
以紅薯為例,如果想要最好的口感,首先日子要足夠讓紅薯積累足夠的澱粉和糖分,再有就是需要在幹燥的地面上晾曬幾天,促使水分蒸發,部分澱粉轉化為糖類,當表皮微皺時是最好吃的。再比如西瓜,不同的品種最好的食用時間有很大的差異,京欣壹號,就是那個壹拍就裂中等大小的脆口薄皮西瓜,剛熟最好吃。長型淺綠花紋面口西瓜(沒記住品種),熟的剛剛過壹點最好吃,而市場上那種又大又脆花紋正綠的西瓜是熟的不早不晚最好吃,這些品種大家可能壹看就懵了,何況食物的成熟程度的差異呢?
而在城市裏,誰又有足夠的經驗來判斷瓜熟的程度呢?哪裏有方便的途徑來挑選適當的熟度呢?甚至有的人說敲西瓜判斷熟度是偽科學,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啊。好多東西都是這樣,時間、色澤、氣候將深刻的影響食物的口感,而這些東西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很多現代人連物種都辨認不了,這些細微的差別又怎麽能知道呢。
最後品種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同壹物種不同品種來比較就不合適了。
以白菜為例,白菜有非常多的品種,我們家去年種的白菜又嫩又甜,問我媽媽,她說今年買的種子很貴,9元壹小包,長得白菜個很小但很好吃,普通的白菜種子也就2塊錢壹包吧。但很多白菜品種長得特別特別大,如果是賣的話當然要種大的才能多賣錢了,給自己吃就舍得拿地種又小又貴的白菜了(現在在農村土地也是稀有資源了)
如此壹來,城市裏的菜實在是難以趕上農村裏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