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武術之鄉,自唐代武則天首開武考以來,莆田***中全國級武狀元12人,武進士307名,有22人任過兵部尚書。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也是東南沿海武術活動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壹指禪”等名揚大江南北。
泉州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之壹,武術活動歷史悠久,拳派遠播,影響廣泛。以南少林武術為代表的泉州武術文化是泉州優秀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盛唐時期,南少林拳自北傳南,與南拳相結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南少林拳,南少林拳法是受法時流散各地拳種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然而南少林武術紮根於民間,技藝在民間,高手也在民間,有旺盛的生命力。
南少林武功的形成有著淵源的文化背景,它綜合吸收了歷代搏擊格鬥實戰中演變而來的各家拳法,經過世代南少林武師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南少林武術。
885年,王審知和大哥王潮、二哥王審邦,率5000人渡江南下八閩,建立閩國,原有的南少林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漸交融,並有所創新,武術方面也有了新的面貌,產生了眾多獨具特色的拳種練法。
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泉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傳統武術中的寶貴遺產。
[旁註]
偈語佛經中的唱詞“偈陀”之省。如: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佛經中的唱頌詞。著名偈語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無相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等。
壹指禪為少林72藝,也為武林最高功夫練法之壹,因其修成後用於技擊威力奇大,壹指之力可透重壁,淩空點穴制人於無形,是以精此技者向來秘不示人。本功經歷代傳人的不斷提煉和完善,形成了壹套系統、完整的功法,其練法內外雙修,陰陽互練,功禪合壹。
王審知(862年~925年),五代閩國創建者,在位17年。審知整頓吏治,用人唯賢,重用重視農業的顏仁郁及黃滔等人,翁承贊、王倓、徐寅等紛紛來歸,審知都予以禮用。還在福州大興“四門學”,以教閩士之秀者;又在各地廣設庠序,搜集整理文獻,使閩中文教事業得到發展。
南少林寺遺址位於福建省莆田縣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千米。
少林功夫名聞遐邇,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歷史上的武林聖地,曾因“南拳北腿”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遙相呼應,是我國佛教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