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也叫東周。西周時期,周天子在世界上仍然保持著* * *主的權威。然而,自從周平王東移後,周氏開始衰落,它在世界上只保留了* * *主的名義,而沒有實際控制諸侯的能力。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和戰國。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以漢、趙、魏滅支氏,晉國分裂為標誌。
為什麽叫“春秋”“戰國”?
當時魯史家按年、季、月、日記載各國大事,壹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成為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後以此為期名,***295。
春秋形勢圖
春秋後期諸侯國合並吞並,最後有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諸侯國。
七大強國也是戰爭不斷,所以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也就是公元前475年到秦始皇統壹中國的時期,就叫做戰國時期。總之,《春秋》是以《魯國紀年》命名的,《戰國》是以戰國連年征戰命名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差異
春秋戰國雖然時間上很近,但是差別很大。比如春秋時期,戰爭是關乎榮譽、體面或君子的事情。壹旦勝負已定,諸侯們就撤退,以禮為先,再也不繼續打了。春秋時期的戰爭更像競技體育,講究外交禮儀和遊戲規則,比如不削使事,不打出去,不重傷,不北駕等。諸侯宣戰的目的主要是炫耀實力,爭做霸主。但是到了戰國二百年,就徹底被撕毀了。
易中天先生說:“如果把春秋戰國比作人,那麽春秋是貴族,戰國是平民;春秋是君子,戰國是小人;春秋是英雄,戰國是賭徒;春秋時開合是禮,戰國時開合是利;這壹點,對比官話和戰國策就壹目了然了。
戰國時期,“士”越來越重要。比如蘇秦,張譯等。,服務壹個國家,國家就發達了,離開壹個國家,國家就困於內外。各國王公大臣紛紛向賢下士進貢,於是培養士子之風盛行。學者著書立說,爭論不休,百家爭鳴。於是戰國成了這樣壹個時代:民不聊生,士為尊;社會動蕩,學術空前繁榮;道德普遍下降,思想充分自由;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動蕩年代,變成了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
春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