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的美德更是歷久彌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和民族壹起生活和存在。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壹部分,是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的價值觀,是壹個民族文明的重要標誌。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始於血緣關系,代代相傳。孩子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影響;
中國傳統美德是代代相傳並不斷調整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傳承性,又有生動的現實可變性;作為文化的基因,她流淌在中國每個人的血液裏;她壹直影響著每壹個中國人和他們的後代。
壹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和“重在培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傳承是前提,創新是基礎,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動力。作為壹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僅傳承歷史是不夠的。只有創新才能發展;只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不停止,創新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和時代的統壹,是繼承和創新的統壹。它總是在發展和前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壹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壹種新的民族精神。中國* * *黨員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壹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都是中國人不懈的自強不息。
正是這種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壹大批具有先進思想和頑強奮鬥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孔繁森。他們追求並堅持振興中華,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改變了時代面貌。他們高舉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強大的民族脊梁。這是壹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是時代的輝煌篇章。伴隨著中華民族現代化的蓬勃步伐,壹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中國大力弘揚。
壹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壹部氣勢磅礴、正氣凜然的壯麗詩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正直的人物和正直的故事不斷出現。在我們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也層出不窮。它們真實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展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年學生的公民道德,是青年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的希望。他們是否具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千年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征的民族精神,用它來哺育下壹代,我們的民族復興才有希望。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華夏子孫的美德,愛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照耀世世代代的高尚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