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經》描繪了故事的八個情節部分:救人、向落水者行禮、國王和王後、落水者的信息、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落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陳述。《九色鹿經》在處理這些情節時,摒棄了傳統的順序排列,而是將故事的高潮部分,即九色鹿的陳述放在畫面的中心,充分考慮到壁畫給觀者視野帶來的沖擊發生在壹瞬間,先用最有力的畫面吸引觀者的註意力,再讓他依次尋找情節來閱讀和理解整個故事。於是,以《九色鹿的陳述》為中心,畫的左邊是九色鹿的三個情節,分別是救人、落水者行禮、歇息,右邊是國王和王後、落水者講故事、捕鹿方式、落水者指鹿。這樣畫面處理的很有感染力。這種手法也說明了當時畫家對作品的表達非常自由靈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這種基於繪畫材料特性而重視視覺效果的做法,即使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
為了突出《九色鹿的陳述》的情節,畫面兩側的畫面在構圖上向中間傾斜,人物、車馬、風景背景,包括九色鹿本身的動作,引導觀者聚焦中心區域。雖然是九種顏色,但畫家用白色作為鹿的主色調,再用石綠和赭石在鹿身上表現出它的九種顏色。所以總體來說,鹿的白色與王的黑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王與馬多樣而動感的姿態,則襯托出了九色鹿的純凈安詳,使畫面充滿了張力。畫家使用的這些礦物色,在中國畫中被稱為“石色”。這種顏色的特點是覆蓋性強,色感飽滿純正。黑白兩種主色調的厚重,加上構圖中河流、山川、人物漂浮的靈動,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喜歡的作品。
敦煌是嚴格而純粹的,直到清末才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所記載。美麗的九色鹿被隔絕在茫茫戈壁中千百年,它終於為今天留下了藝術史中珍貴的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