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雲南省有哪些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南省有哪些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共有十大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和戲劇、民間藝術、傳統體育、娛樂和雜技(包括刺繡)、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包括服飾)。

名單涵蓋了雲南20個少數民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頗族、普米族、阿昌族,人口較少的都入選了。同時分布區域也很廣,在雲南16地市都有項目入選。

值得壹提的是,此次精選了壹批美食制作技藝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如巧家小碗紅糖、曲靖蒸餌絲、建水蒸雞、麗江粑粑、牛肉幹、起點鹵腐、易門豆豉、水酥餅...

被列入名單有什麽用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制定保護規劃,落實已批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各項保護措施,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強省。

根據6月1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內涵完整的特定區域,實行區域整體保護。2011時任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要防止文化生態保護區籠統地變成經濟開發區。

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的《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了明確規範,強化政府保護責任,設立保護專項資金,加強機構隊伍建設,監督管理境外組織和個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此外,《條例》規定,實施旅遊收入反哺國家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看看妳們家鄉都選了哪些項目吧。

1民間文學

苗族敘事詩《趙鴻何饒覺Xi那》出自富民縣董村鎮祖庫村委會石花箐村,村民王瀚哲是趙鴻何饒覺Xi那的代表性傳承人。

傳統音樂

安寧小調起源於八街,從安寧到昆明,再到雲南很多地方。八街小調讓省內外遊客津津樂道。

3傳統舞蹈

彜族“卡紅白”,意為“跳”、“轉”、“踮”、“四舞”,又稱“靈桶舞”、“鬼桶舞”,是彜族葬禮中的壹種祭祀舞蹈。

4傳統戲劇

湘通戲屬於儺戲,民間稱之為“跳神”。它是在明末清初通過儺舞的演變而形成的。保山市隆陽區是主要分布區,至今仍有演唱活動。

5曲藝

唱“車燈”

6傳統體育、娛樂和雜技

大觀天星唐家坪弓弩射擊專家韓指導訓練弓弩(周元江攝)

7傳統藝術

昆明微雕藝術家羅逸東在四根胡須上刻下“千字”。

8項傳統技能

貓耳朵鬥是宣威及周邊地區的傳統煙具,因其鬥形似貓耳朵而得名。

牛肉幹。

開元是壹種顆粒整齊、色澤金黃、香氣濃郁、肥嫩脆糯、鮮甜微酸的甜大蔥。具有增進食欲、解油膩、醒酒的作用,是佐餐佳品。

9傳統醫學

熬制復方薏苡仁湯。

10民俗

童淵櫻花潮。

王磐節是瑤族祭祀祖先盤瓠的重要節日,全國瑤族都非常重視這壹民族祭祀活動。

11國家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

知居村服飾節。

西疇彜族葫蘆笙舞。

  • 上一篇:烏拉滿族火鍋
  • 下一篇: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四單元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