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這幾年發展的非常火熱,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網貸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噩夢。為此,國家這幾年壹直在規範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各省逐漸取締了所有P2P網貸機構。
但是網貸的需求還是存在的,所以P2P網貸被取締後,誰來做這個市場,肯定是銀行。銀行會逐步占領網貸等互聯網金融市場。
有人可能會說銀行無法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這是壹種誤解。其實支付寶和微信都是給銀行打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支付寶和微信都不會顛覆銀行作為金融核心的地位。支付寶和微信只提供金融服務,而金融核心的存貸款、融資和資金業務也是銀行的強項。支付寶和微信的強大,其實是幫助銀行強大的,因為支付寶和微信做了最不賺錢,消耗精力和成本的業務,促使銀行減少開支,提高效率和利潤。
互聯網金融也是如此。支付寶、微信看似很火,但根本沒有金融服務牌照,要借助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核心金融業務。但兩家銀行的規模不是很多城商行能比的。特別是,中國的銀行大多是國有或國有控股銀行。有了國家做後盾,他們必然會在各行各業所向披靡。互聯網金融最終壹定會讓位於銀行,不是銀行終結了互聯網金融,而是銀行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力軍。
所以,與其到處取締和規範互聯網金融,不如為銀行占領互聯網金融市場鋪路。千萬不要看不起中國的銀行,否則妳會吃虧的。
不,它是不可替代的。
銀行的性質和互聯網金融不同。銀行要配合央媽完成各種發債、配資的動作。通過與銀行的合作,互聯網金融可以更好地談資本,金融服務可以更好地到達鏈條末端。兩者的責任不同。
不會替換。互聯網金融只是增加和豐富了房貸和公司業務的運營模式,也可以理解為將“線下”搬到“線上”。
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目前,互聯網金融很難完全取代銀行的房貸相關業務,但銀行在傳統的房貸和公司業務中采用了大量的互聯網技術。存在的問題如下:
1,房貸,主要是壹手房按揭貸款和二手房按揭貸款,互聯網化的銀行房貸有兩個障礙。
壹個是手續多,涉及的當事人多。抵押的前提是房產交易。由於我國采取的預售制度,壹手新房的房產證是晚於買賣合同簽訂的。在房產證從貸款發放到抵押的過程中,需要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階段性擔保,並配合辦理相關手續。第壹,購房合同的簽訂,貸款抵押合同的簽訂,加上開發商的分期擔保,房產抵押的配合,都需要大量的線下工作。。
第二是房產證和抵押業務的辦理需要在當地的房產中心辦理,目前已經做了壹些改進。比如鄭州,推出了電子房產證,金水和經開可以辦理市區內所有業務和其他便民服務,但所轄縣市仍需在本地辦理,更不用說跨市跨省服務了。
針對以上情況,不僅是房貸,還包括涉及房產抵押的貸款。最新的互聯網金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明確將房地產抵押貸款排除在互聯網金融之外,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屬地管理。
2.對於企業銀行來說,企業網上銀行實際上早於私人網上銀行。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筆者還在中國銀行,就有大量企業財務人員誌願開通企業網銀。當時工行的企業網銀競爭激烈。目前開戶流程主要要求在櫃臺開立,還要求進行現場驗證。轉賬、代發工資、簽發匯票等日常業務均可通過網上銀行辦理。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妳。
這是壹種趨勢
有點難。目前銀行正在防範。例如,共同基金目前不可能向公眾轉移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