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
在《黃帝內經》中,五谷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現代通常所說的五谷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因而五谷雜糧就泛指糧食作物。
五谷雜糧中的營養素非常豐富,其中的纖維素和礦物質是普通白米的數倍,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 和鈣、鉀、鐵、鋅等微量元素,更為豐富。五谷雜糧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且大都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大多數營養素。
擴展資料:
五谷雜糧由來傳說:
古時候,人們都是吃鳥獸的肉和山上的野果過日子。到了炎帝神農時,人慢慢多起來了。炎帝心想,鳥獸總會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實,每年可以生長壹次,可以源源不斷。要是能把那些最壯實的草木種拿來種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
於是,他從山上砍來壹些木料,削成啟土鋤地的耒耜,讓他的琉璃獅子狗在前面拉著走,自已在後面扶著耒耜掌握方向。土翻好後,又從野地裏收集了壹些草籽,開始試種起來不久,這些種子破土而出,長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多幾倍的收成。
炎帝高興極了,第二年,就叫稻、黍、稷、麥、菽五位大臣,帶領百姓,按土地的高燥濕肥等情況,劃分地段,分頭大面積種植。
這件事感動了玉皇大帝。他打發壹只滿身通紅的神鳥,銜著壹株九穗的禾苗,飛到炎帝他們開墾過的土地上空,把種子撒在地裏。又命令太陽神和雨神幫助照管。結果,五個地段長出了五種不同的
為了便於記憶,炎帝就按五個大臣的名字,把這五種作物叫做稻、黍、稷、麥、菽,這就是五谷的由來。這年秋天,五谷中長出了壹尺多長的嘉禾。這種嘉禾種壹年可以收三次,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饑,而且可以長生不死。這樣壹來,許多人就慢慢懶散起來了。
玉皇大帝知道後,很不高興,叫米谷神速速收回五谷中長生不死的成分,而且種壹年只能收次。又命紅色神鳥留在人間,每年春天催百姓耕種。後果,那神鳥就變成了現在的布谷鳥。
人民網-吃五谷雜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