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許多地方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作為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的重點工作。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壹些地方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認識誤區,導致行動出現偏差。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地認識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改革開放以來,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代表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通過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加工制造業的轉移,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工業化初期,這種承接無疑是壹種合理的選擇。但經濟發展到壹定程度後,這種產業結構不僅利潤率低,還存在物質資源消耗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等問題。因此,在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大的背景下,無論從成本效益還是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都有必要及時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我國壹些地方來說迫在眉睫,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壹些誤區。比如有的地方認為轉型升級就是淘汰傳統產業,特別是壹些夕陽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所以就壹窩蜂地去追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當然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壹途徑。在這個問題上,各地要根據中央精神和自身條件,合理規劃,量力而行。否則,壹哄而上的結果只能是產業結構的嚴重趨同和低水平競爭的加劇。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或者夕陽思維。同樣,壹些歐洲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強於許多高科技行業。然而,很多看似美好的高科技行業,由於產能擴張,在壹瞬間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必喜新厭舊,棄舊從新開始。傳統產業只要能在技術和管理上升級,還是可以成為現代產業的。而如果沒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沒有良好的科研成果商業化鏈條和服務,雖然從事新興產業,但仍可能是利潤的“邊角料”。再比如,壹些地方為了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采取了“壹刀切”的方式,要求區域內所有城市都要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這其實是不合理的。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表現,但不是對所有地區和城市的統壹要求。相對來說,特大城市更適合發展第三產業。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例如,在長三角,第三產業的中心在戰略安排和選擇上是上海。上海第三產業發達的壹個重要原因是它分擔了周邊其他城市的服務功能。如果長三角地區每個城市的第三產業增加值都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那就不合理了。因此,長三角其他城市不能簡單以服務業比重來衡量其轉型升級成果。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的核心是改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率變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汙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率,把粗放型變成集約型,而不是簡單地改變產業。換行業和轉型沒有必然聯系。換行業不壹定會轉型,換行業不壹定會轉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從第壹產業占主導地位逐步演變為第二、第三產業占主導地位;還包括產業內升級,即壹個產業內部的加工再加工程度逐漸向縱深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偏差。“學習連線”欄目旨在為讀者學習科學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搭建平臺、開辟園地。
上一篇:高鐵上如何放置大件行李?安置地點有哪些?下一篇:傳統長竿釣鯡魚視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