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清朝那會,經常會舉辦類似於廟會之類的集會,這個時候就會有小販挑著擔子在廟會上兜售小吃,老北京人會在街頭巷尾和這些美食?不期而遇?,所以這些小吃就被稱為?碰頭食?,因為在北京,?碰頭?的意思就是不期而遇。說到北京的小吃,那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了,比如說驢打滾、豌豆黃、焦圈、爆肚、年糕還有那個外地人基本上接受不了的豆汁兒。
老北京的小吃,在古時候,都是那些走街串巷挑著擔子的小商販在售賣著的。因為清朝的時候,壹度很是盛行廟會,於是這些小販就瞅準了這個事跡,挑著擔子,擔子裏面裝著小吃,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售賣。而這個時候,逛廟會的人總是可以碰上幾樣自己喜好的美食,於是,北京人就將這些小吃叫做?碰頭食?。所以說,這個碰頭食,就是指著那種沿街叫賣的方便美食。
在清朝的楊米人所著作的《都門竹枝詞》中,就很明確的寫出了當時北京的?碰頭食?的花樣是有多麽的繁盛:
?日斜戲散歸何處,宴樂居同六和局。三大錢兒買甜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壹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涼果糕炸糖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爆肚油肝香灌腸,木須黃菜片兒湯。?。可以這麽說,?碰頭食?可謂是老北京人的精神寄托了。
在老北京,有著?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面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因為老北京地位的獨特性,所以說,其實老北京的小吃,是雜糅了蒙、滿、漢等各個少數民族的飲食特點而形成的壹種獨特的飲食體系。而老北京的小吃,因為結合了其他地方的特色,所以種類相當多,不下二三百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