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活動的整個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迎神:在“唱哈”的前壹天,隊伍舉旗撐傘,把神龕擡到海邊,從遠處迎神,迎入哈亭。把養好的“大象”(實際上是壹頭豬)趕到哈丁待三個星期。然後他們會在半夜被殺,主持“哈節”活動的領導會組織參加“哈節”農村飲酒。聽哈的人(即有資格坐桌的人)會按順序登記在冊,每年會輪到壹定數量的人給“哈頭”安排祭祀。)各有壹頭大豬。養的時候要白洗豬,不臟不罵,這叫“養大象”。
當節日來臨時,選擇最大的豬。這頭豬作為祭品獻給神靈後,只有八公斤豬肉分給大家,其余由“養象”戶自行決定。
(2)祭神:祭神的具體時間為節日當天下午三點左右,祭神時念悼詞。祭祀神靈時,還要唱“香歌”,跳“香舞”,“酒舞”,“燈舞”。
(3)坐聽:祭祀神靈後,坐、飲、聽稱為“坐”(又稱“聽”),每席六至八人。除了少數酒和菜由“哈頭”提供外,大部分都是各家提供。每頓飯由參與者輪流上菜,邊吃邊聽“哈妹”唱歌。女人只是把食物端上桌,不能坐在桌邊。女人和孩子在“恨亭”外聽歌。
唱“哈”是“哈節”的主要活動。唱“哈”的主要人物有三個,分別是壹個叫“哈哥”的男人和兩個叫“哈妹”和“顧濤”的女人。主唱哈妹站在哈亭的正中央,手裏拿著兩根小竹竿,邊唱邊搖邊敲,而伴唱哈妹坐在旁邊的地上,雙手敲打著竹梆子。“哈妹”每唱完壹句,“哈哥”就按曲子演奏壹段三弦。於是壹個唱壹個伴奏,直到主唱“哈妹”困了,另壹個“哈妹”出來當主唱,“唱哈”會持續三天。
(4)送神:唱完“哈”後,送神。送神的時候,壹定要讀《送神調》和《舞花棍》。送完神,整個“哈節”的儀式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