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內容甚為廣泛,可以說無所不至,包括對子女、幼輩的德育、智育、才有、美育等方面。實際上,是家庭長輩在子女、幼輩身上處處都施加影響。長期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封建道德規範、倫理關系、知識結構,都在從言談、身教中傳導給後人,這種教育與傳導便形成了家教的內容。幾乎是城鄉眾人,庶民百姓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
舊時的家教內容,大都以孔、孟之道為內容。在德育方面,大肆向後代灌輸“忠孝節義”的道理。對婦女,則在宣染“忠孝節義”之外,還要把“三綱”、“五常”加進去。這些德育教育。使舊時的人們頭腦裏充塞了許多封建主義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範,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束縛人們思想的桎梏。
在鄉城,關幹“孝悌”內容甚多,二十四孝即是孝中之大成。
當然,在落後的傳統觀念之中,家教中也包含了正確的因素、成份。比如,勞動人民的勤勞、樸實、勤儉、忠誠、善良,都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還有中華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也在熏陶和影響著後代、子女、幼輩。過去在城鄉中出售的年畫,許多宣傳內容是與德育教育有關的。舊時,許多家懸掛的“二十四孝”圖、嶽母刺字“精忠報國”圖,都要教育人們做到“忠”“孝”兩全。
至於農村、城市中,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講衛生、講勤儉,飯粒掉在桌子上也要給孩子念壹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並講壹講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司空見慣的。目的,在於讓子女養成勤儉的美德和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
現代人的家庭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變化,已經擺脫了舊時那種傳統教育方式而成為全新的家教內容。之中,當然是繼承了歷史上許多傳統的、合理的、正確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如今,望子成才,當然會在文化上對子女提出嚴格要求。許多家長手把手的輔導,或是送到專業性強的幼教班進行學前教育,像到少年官學繪畫、書法、音樂、舞蹈、無線電等專業內容,給孩子增長知識,也學到了壹技之長。
當今社會,電子琴、小提琴等各種琴類培訓班甚多,這已成為家教中的壹個組成部分。
在嬰幼兒階段,家長或是幼兒園,往往通過童謠、故事、兒歌灌輸壹些啟蒙或基本知識,培養幼兒認識事物和起碼的是非觀念,使幼兒在幼小的心靈上受到熏陶。
壹些實地的勞動實踐,也會使兒童、少年了解社會、了解生活、掌握勞動技能,這也是壹種家教。比如在農村,到野外割草、放牛、放羊、打柴、鋤地、澆水;到山上種樹、采藥、采蘑菇、看果園;到秋收時節收割、搬運、打場,甚至學做木匠、鐵匠等技術性較強的活計,都可鍛煉人的勞動觀念,學會和掌握壹門甚至數門技術活。
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從中也可看到家教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摘自《山西民俗大觀》,中國旅遊出版社,李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