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說過:“智慧只在於壹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壹切的思想。”“智慧就在於說出真理,並且按照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亞裏士多德認為:“既然人們研究哲學是為了擺脫無知,那就很明顯,人們追求智慧是為了求知。”他還認為,只有哲學才是追求“頭等智慧”的。《孔氏傳》解釋說:“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根據這些古老的解釋,我們可以說,哲學作為智慧之學,從產生之日起就是要給人們以智慧,幫助人們獲得知識,從總體上教導人們善於處理和駕馭壹切。哲學就是從總體上教導人們善於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關系的學問。
所謂“智慧”,是區別於知識或者常識的。舉壹個簡單的例子,知道人會生老病死、種子會發芽長大,這是常識;理解生老病死、種子發芽是因為細胞的新陳代謝,這是知識、是科學;而明白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變化,都是聯系和發展著的,就是智慧了。概括地講,智慧包括三方面:首先,智慧是對事物大模樣的把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事物本質與規律性的把握。其次,智慧是對事物復雜性的洞察,在常識性思維沒有問題的地方,智慧則能夠看出和發現問題並尋根問底;在常識性思維看到壹個層次的地方,智慧能展開多個層次;在常識性思維只觸及壹點的地方,智慧意味著能開辟出壹個完整的世界。最後,智慧是對事物變化與發展趨勢的預見,它能體現出人是“生活在未來而行動於現在的動物”的本性(康芒斯語)。預見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而智慧是活生生的、紮根於現實生活中的。哲學的智慧也不是從哲學家的頭腦中產生的。任何智慧都是在人們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關系的活動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的。人類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是做著兩件事,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人與世界關系的展開,以及由此所創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歷史性的,都具有時代的特點。哲學不能脫離特定的時代,因此,它不能不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這就是說,哲學是智慧之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給了使我們的思想得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哲學是壹種方法,在源遠流長的智慧長河中汲取的營養教會我們明智,繼而我們會選擇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