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我們不變的價值觀是什麽?

我們不變的價值觀是什麽?

從先秦到現在,富強是中華民族永恒的追求。5月16日,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教授在武漢大學第73期市民講堂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壹的“富裕”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這是市委宣傳部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宣傳活動之壹。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鞏固和發展武漢市創建文明城市成果,市委宣傳部聯合省國學研究會、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等單位,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宣傳活動, 並結合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武漢地域文化資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了簡單的解讀,進壹步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面向公眾的宣傳活動將持續兩個多月。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二字、12專題三場講座,分別在宣傳幹部夜校、大眾講堂、武漢名家講壇舉行。

在查閱《二十五史》全文數據庫時,“付強”壹詞出現了103次。

查閱二十五史全文電子數據庫。

“有錢有勢”這個詞出現了103次。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中提到“孝為服商鞅,移風易俗,使民興,國興,民樂用之法”

富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壹。富強作為壹種價值追求,不僅為當代中國社會所普遍認同,也深深積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久彌新。

吳查閱《二十五史》全文電子數據庫,發現“富強”壹詞出現103次,“富民”出現242次。

吳說,中國古代典籍中有豐富的關於富強的論述,包括對富強內涵的闡釋、對如何實現富強的見解、對富強後如何處理人與國關系的看法等。孔孟把“富民”作為“富國”的基礎,強調“先富民”後“富國”,“先富民”,“藏富於民”;商鞅認為,“富”是“強”的物質基礎,“強”是“富”的外在表現和進壹步追求的目標。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壹直立誌追求富強。歷史上,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壹直處於世界前列。吳說,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和封建統治者的無能,中國逐漸落後,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力衰退,民不聊生。也正因為如此,中華民族對富強的追求更加強烈。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開始探索富強之路。

清末,中國面臨“千年不遇的勁敵”。

在西方的威脅和羞辱下,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放眼世界”。

清末,中國開始了“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千年難敵”,“四億人淚流滿面”。

"這時,“富強”這個詞就有了不同的含義."吳對說:

在西方的威脅和屈辱下,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放眼世界”,探索實現國家富強的途徑。魏源最早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主張學習西方技術以抵禦西方。在以張之洞、李鴻章等壹批重要官員為代表的清政府中,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前提,開展洋務運動,興辦軍民企業,建立海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留學。

吳說,這些措施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速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但沒有觸及封建統治的基礎,不能使中國繁榮昌盛。

  • 上一篇:中國白酒排名前十名的是哪幾種?
  • 下一篇: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