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者很難區分。文學作品對壹個人來說是純文學,對另壹個人來說是通俗文學。總的來說,中國80年代以前,歐洲壹戰以前,大部分文學作品都是純文學。比如少年維特之煩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樓夢。後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通俗文學。比如《白鹿原》《活著》《失樂園》。
為什麽這麽說?比如鋼是怎麽煉成的,具有半旋轉的性質。但保羅的形象高度概括了蘇聯建國初期壹代革命青年的形象,而托尼婭是典型的資產階級淑女。在中國和蘇聯,很多人都能從這兩個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形象。這是高度抽象。再比如《活著》,人們從中看到壹個故事。有些人可能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但範圍不廣,深度不深。這是低抽象。
當然,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通俗文學。比如宋元劇本、戲曲。《救風塵》《西廂記》都是這種。此外,明清小說中還有許多通俗文學。最典型的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它們以劇本為基礎,貼近大眾。張飛是張飛,李悝jy是李悝jy。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相同的原型。
在當代中國,純文學逐漸失去了市場。自朦朧詩派以來,純文學壹直在走下坡路。看純文學的人越來越少了。相比之下,影視文學等大眾文學方興未艾。文學需要讀者才能生存。隨著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化,城市人的閱讀正在決定未來的文學方向。我們已經從讀字時代逐漸過渡到讀圖時代了。寫作的內容和形式肯定會改變。可以對比壹下日本現當代文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純文學經歷了衰落,引發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討論。於是,純文學讓位於今天的舞臺,暢銷書排行榜十有八九是通俗文學。文革後,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正軌,發展狀況和問題與日本驚人相似。相信未來15年,中國的通俗文學壹定會大放異彩。
值得壹提的是,村上春樹的作品在書店老板眼裏是通俗文學,但在早稻田文學院卻是作為純文學來研究的。恐怕是純文學的壹種不甘吧。中國村上壹出,就宣告了純文學時代的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