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之類的詞兒早已在學生群中普遍流傳了。也許是對外交
流的加強而“引進”的外來語,也許是現有的詞匯已不能表達人們
越來越復雜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些感情強烈的嘆詞以宣泄對日漸
增多的新奇事物的驚異。無奈之下,要麽借用人家的詞匯,實在沒
轍,就自己挖掘壹些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權當抒發感情的新詞兒
。上了年紀的人大多無法接受這種變相玷汙語言的行徑,難免時常
地評論、指責。但他們卻總是振振有詞:“詞匯始於無規則的創造
,鄙人無非是重蹈前人覆轍而已,何過之有?!"說來也怪,總會
有壹部分人很快接受這些新玩意兒,並且極力推崇。這壹類人無疑
會被冠上“時代先驅”的名號,換言之,像我這樣作為被動接受者
的人,必然是“落伍”了壹步。
自己偶爾也會有壹股莫名的沖動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
誕生,但每次的沖動僅在剛剛萌芽的階段就被無情地扼殺在搖籃裏
。要說大人們難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畢竟年齡的隔閡難以逾越;
而同是中學生,似乎就沒有接受不了時髦語言的道理。誠然,把個
人的觀點強加於大多數人顯然行不通;脫離、改造集體普遍行為就
更是天方夜譚了,那麽唯有去適應。起初我的確難以忍受別人對5
000年來純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汙,但久而久之,也就睜只眼閉只
眼了。然而這並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這種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若說起康拜因(Combine),非專業人士猛聽上去還真
是壹頭霧水,實際上只不過是聯合收割機而已!說起這類詞兒,真
是不勝枚舉。我時常困惑,漢語作為全世界語言中最豐富的壹種,
何以在我們手中變得如此貧乏?
如果漢語中不斷有新“元素”誕生,那麽請允許我設想壹下未
來的漢語的模樣:摻雜著字母與符號的壹連串令人費解的語句,乍
壹看倒像和日文有點親緣關系。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國際交流
的加強,這壹現象似乎又成為必然。如果是這樣,我只希望中國的
造詞專家多造些融於時代的新鮮詞兒,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從
而取代那些俗不可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