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以繼承傳統和創新文化為話題寫壹篇八百字的記敘文

以繼承傳統和創新文化為話題寫壹篇八百字的記敘文

繼承與創新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勇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易成功.

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註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麽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壹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壹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壹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那麽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馬克思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光輝巨著《資本論》,他的創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壹大批的仁人誌士為社會的進步而奮鬥.誠然,大英博物館的壹桌壹椅見證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後的豁然開朗,之後的奮筆疾書,見證了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他翻前人之作時的專註,摘抄資料時的認真,聖西門、傅立葉他們的空想理論,他也不會成功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沒有他們,《資本論》也許不會這麽快地完成,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可見,在繼承中創新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實不用更多的證明,那指導我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鄧小平理論,那真知灼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辯地說明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壹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不知繼承,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壹門值得繼承的藝術,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 上一篇: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麽?起點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壹。
  • 下一篇:傳統教育機構是怎麽想的,為什麽選擇錄播班作為切入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