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挖掘和繼承優秀傳統,進行了全面的藝術創新,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培養了壹批新人。廣東粵劇學院成立於1958,廣東粵劇學校和廣東粵劇學校湛江分校分別成立於1960和1962。粵劇史上第壹次有了培養接班人的綜合性專業學校。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間,粵劇和中國其他劇種壹樣遭到毀滅性打擊。粉碎“四人幫”後,粵劇復興了。粵劇伴奏在民樂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樂器,尤其是爵士樂器,如電吉他、薩克斯等。劇目上也有創新,優秀的戲劇影視作品被改編成了很多新劇,比如《牡丹亭》。隨著廣東同胞在世界各地的定居,粵劇也傳到了海外,越來越受到香港、新加坡、東南亞等地粵劇愛好者的歡迎。
舞龍
玩龍燈,又稱“舞龍”、“舞龍燈”,是中國特有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節,中國城鄉都有打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為壹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富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玩龍燈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舞龍的習俗被海外華人發揚光大。每當中國人民有傳統節日和重大慶祝活動時,他們都會舞獅和玩龍燈,表現出強烈的東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