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與現代內容簡介

傳統與現代內容簡介

正因為儒家思想的價值世界與現代世界的關聯並沒有因為傳統社會的巨大變革而消失,因此,在20世紀中國的社會文化變遷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壹個不斷被關註的問題。而每次社會出現道德危機,傳統價值觀的呼聲就越高。所以辛亥以後,不僅康有為等人堅持儒家的價值,甚至在新文化運動中,也有梁漱溟這樣的人要為孔子效力。在40年代,何麟對儒家倫理、三綱五常的闡釋和宣傳是五四時代難以想象的,而馮友蘭不僅在40年代對“中體西用”進行了新的闡釋,而且在50年代堅持了“抽象繼承”的意義。尤當指出,近年來,王元化經過深思熟慮,在深刻反思文化激進主義的同時,肯定儒家倫理作為壹種民族精神確實可以繼承,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思想家的真實面目。

關於儒家價值體系的爭論壹直是文化爭論的中心之壹。不僅是五四前後,也是80年代“文化熱”的中心話題。要理解這壹現象,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的現有模式,無論是“革新與復古”、“啟蒙與救國”還是“激進與保守”,都沒有恰當地應用於20世紀的儒學論爭,它們對於理解20世紀儒學論爭的深刻根源只具有形式上的意義。“文化認同”或“文化心理結構”的提法,註重文化心理,忽視了客觀性的社會需求。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20世紀維護儒家價值的微弱而不屈的聲音,我們就可以理解,儒家倫理在現代社會轉型之後仍然處於焦點之中是很自然的,其必然性根源於現代化轉型過程中“道德”與“現代性”之間的分裂以及克服這種分裂的要求。因此,在20世紀過程中對儒學價值的不斷肯定,本質上並不是中國所謂後殖民話語的壹種表現,也不是全球資本主義霸權話語或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思想意義的肯定,而是理論上對多元文化價值的認同和實踐中對現代化進程的壹種對待,是對價值理性和精神文明的深切關註,是對理想生活和理想人格的執著追求的體現。在中國,仍然是對民族文化認同的強烈需求,也是對啟蒙敘事道德性的人文反思。

  • 上一篇:中國政論傳統的發展過程
  • 下一篇: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古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