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政論傳統的發展過程

中國政論傳統的發展過程

中國政論傳統的發展過程

中國新聞事業由於在中華民族危機中行進,因而壹直成為各種政治勢力討論社會問題的論壇,使政黨報刊成為中國新聞事業的主流。新聞事業的內容與形式也歷來以政論為主,並形成了中國新聞事業的傳統與特色。

我國報紙歷來具有政論傳統:從1874年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王韜開創的《循環日報》是壹張政論為靈魂的報紙到後來資產階級革命中維新派、革命派的鬥爭推動政論的發展;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被迫中斷;新文化運動中《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又推動了政論的發展。這些政論對宣傳自己的思想,造大自己的聲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各派之間為了自己的黨派利益有時不管事實,只壹味地與對方唱反調,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事實的真實性。

2、重視新聞

政黨報紙也特別重視新聞,尤其是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期間,由於通信設備和印刷技術的改進,加上經濟的發展和政局的多變,新聞的報道量大大增加,大型日報每天刊登的新聞稿壹般有20至30條,多者在50條以上。新聞報道的面也相應擴大,開始劃分為政治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國際新聞等不同門類,在固定的版面上刊載。

3、不註重商業運作

政黨報紙多是政黨為宣傳自己的思想所創辦,有自己的宣傳宗旨(如《民報》的三民主義),常作為自己的活動據點(如《中國日報》),同其他派別做鬥爭(如《民報》與《新民從報》的論戰),因此他們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政治上,而忽略了商業化的運作。

可以看出,政黨報紙具有很強的戰鬥性,政治性,對喚醒民眾維護本派利益有很大作用,但在報紙的現代化方面就顯欠缺。

對比二者,不難看看出,商業性報紙以贏利為主,具有濃重的商業化和現代化色彩,如《申報》,就如壹位幽默老成的中年商人;而政黨報刊則具有很強的戰鬥性,煽動性,就如壹位血氣方剛的青年學生。但二者都重視新聞且卻都生存在相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受著種種的限制,而不能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報紙發展程度。

  • 上一篇:美國傳統政策
  • 下一篇:傳統與現代內容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