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1、《黃帝內經》簡稱《內經》。現壹般認為,它不是壹個時期、或某壹個人的著作,而是從春秋、戰國開始,壹直到秦、漢幾百年間,由許多醫書匯集,不斷增補而成,其大部分內容形成於戰國。至於托名“黃帝”所作,誠如《淮南子。修務訓》所分析的,是由於“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的緣故。當時托名“黃帝”的書有20多種,《內經》是其中之壹。
2、《難經》全稱《黃帝八十壹難經》,原題秦越人(扁鵲)所著。現在多數學者認為,它的成書年代,當在秦漢之際,至少也得在東漢以前,是經過較長時間不斷地修改、補充而成。《難經》不但推演《內經》的微言奧旨,發揮至理,剖析疑義,垂範後學,而且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如首創獨取寸口和分寸關尺的三部候脈法,壹直沿用至今,為中醫診斷的壹大特色。
3、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先啟時的作用。
4、《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撰者不詳,"神農"為托名,《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壹次系統總結,對藥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詳盡的描述:指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性情,可針對疾病的寒、熱、濕、燥等不同性質選擇用藥。
中醫四大經典指的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四部經典巨著,對古代乃至現代中醫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關於四大經典的具體組成存在爭議。目前學術界壹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看做是中醫四大經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