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壹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壹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臺、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臺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壹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壹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制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臺。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壹策劃、采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壹種業務模式。

  • 上一篇:為窮人工作意味著什麽?
  • 下一篇:傳統的金屬材料對於新材料的優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