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舞臺美術的內涵是(壹桌二椅)。
A、 壹桌二椅。
B、 道具。
C、 布景。
D、 砌末。
正確答案選A。
1、壹桌二椅。
壹桌二椅,是對戲曲舞臺上所用桌椅的簡稱,桌椅為木制,漆紅色,上用桌圍椅帔,以區分於生活桌椅。桌椅在舞臺上的擺放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環境,可多可少、可分可合。它們有時作為桌椅使用,有時則可以指代其他的事物。
2、戲曲化妝。
戲曲化妝,也俗稱“扮相”,指戲曲人物的面部化妝。可分為“俊扮”和“彩扮”兩種類型。壹般的生行和旦行用“俊扮”,即只略施彩墨來達到美化效果,也稱“素面”。“彩扮”主要適用於凈、醜兩行,也稱“臉譜”,指以面部誇張的圖案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氣質和對人物不同的褒貶。
3、面具。
面具,也稱“假面”,指戴於臉上的壹種紙制或木制面殼,形狀誇張、色彩鮮艷。古代人歌舞、祭祀時大都戴面具,流傳下來的安徽、貴州等地的儺戲表演依然戴面具。面具可以看成是戲曲臉譜的雛形。
4、臉譜。
臉譜,即戲曲凈醜兩行所用的面部化妝手法,以誇張的形式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貶。因為在勾畫形式上形成了壹定的規矩,所以稱“臉譜”。壹般講,臉譜來源於南北朝時期北齊蘭陵王長恭作戰時所戴之面具,後由面具發展為直接在臉上勾畫,到明清時形成壹定規矩,即成臉譜。
5、旦角頭面。
旦角頭面,指戲曲旦角頭上所戴的裝飾物,壹般包括發髻、發辮、珠花、耳環、簪子等。
6、髯口。
髯口,指戲曲中各種假胡須,壹般由人發或玻璃絲制成,講究的用牦牛尾制成。其顏色包括:黑、黲、白三種;其樣式包括:老生行的三縷、五縷、二濤,凈行的滿、紮、虬髯,醜行的壹字、二挑、醜三、四喜、夾嘴等。
7、門簾臺帳。
門簾臺帳,舊稱“守舊”,指傳統戲曲舞臺上起裝飾作用的襯幕。門簾掛在上下場門位置,臺帳掛在上下場門之間。其作用壹為分隔前後臺,壹為裝飾。現在新式劇場中已不再出現,而換之以天幕、側幕。
8、砌末。
砌末是對戲曲所有道具和簡單布景的總稱,包括刀槍把子、壹桌二椅、桌圍椅帔及各種戲曲演出中所用的小道具。
9、刀槍把子。
刀槍把子是對戲曲表演中各種武器的總稱,包括刀、槍、劍、戟、斧、棍、錘等。
10、戲曲行頭。
這是對戲曲服飾的壹種通俗稱呼。戲曲服飾主要以明代服制為主要樣式,同時參照唐、宋、元、清的壹些服飾特征,變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較為嚴格的程式規範。有時“行頭”也泛指壹切演出用具。
11、桌圍椅帔。
桌圍椅帔,指在戲曲舞臺上,加在桌椅上的裝飾物,多為綢制、繡花,顏色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是使舞臺上的桌椅與生活中的桌椅相區別。
12、戲曲舞臺。
中國戲曲的觀眾場所壹直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