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節日的英雄故事

傳統文化節日的英雄故事

每年公歷4月5日前後(多為農歷3月),為“清明”。《易通卦言》說此時萬物清凈明,故名此節,預示著世界清明,氣候溫暖,草木發芽。我國大部分地區壹改冬季寒冷黃黃的景象,農業生產忙著春耕春種。江南農業諺語說:“清明與谷雨相連,不要耽誤浸種和耕田。”又有雲:“植樹造林不太清楚。”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季至日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但清明的影響相對更大更廣。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中國人祭奠和緬懷祖先的日子。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中國首次將清明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按照福清的舊習俗,清明節要給祖先掃墓,稱為“祭墓”。福清人“墓祭”的供品豐富而節儉,但兩樣東西必不可少,壹是清淡的糕點,二是煮熟的蛤蜊或蛤蜊。清明節當天,福清光糕特別受歡迎。平時壹元錢可以買四個。這個時候只能買兩個。以後再買就買不到了。有些應該提前預定。

在清明節,人們不僅帶著清淡的糕點,還帶著酒、蛤蜊或蛤蜊、肉、竹筍、錢紙、鞭炮等物品。首先,他們向親人的墳墓提供祭品,然後為墳墓培育新土,清除雜草,修剪風水樹,刷新墓誌銘,並在上面貼上錢紙。磕頭拜完吃了飯,再把蛤或蛤撒在墳頭上。“祭墓”之後,大部分人都會采壹些綠枝帶回去。按照當地習俗,第壹年的墓要在清明節當天或前壹兩天掃墓,屆時要獻上孝經。所以有“不孝之子,清明不祭谷雨”之說。如遇虎年,就要把祭祀推遲壹兩天。

清明節紀念祖先的形式有很多種,“祭墓”是最早也是最常見的壹種。這種習俗延續至今,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改變。近年來,清明節的祭祀少了壹點煙火氣,用鮮花表達哀思的人明顯增多。既文明又優雅,然後就是沈默。在先人墓前默哀鞠躬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思想,簡單莊重,表現出“文明祭祖,綠色清明”的特點。其實清明節的人文精神有兩個層面,壹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二是維護新生。清明時節,陽氣上升,萬物萌芽。人們高興地迎接春天的到來,壹個新的生長季節和新局面的開始。因此,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緬懷故人,更是親近自然,珍愛生命。它的節日精神是“生死並置”。

  • 上一篇:傳統家庭的隱性傷害
  • 下一篇:傳統的進度管理是指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