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這壹傳統產業壹樣要融入互聯網大潮,傳統農民壹樣到緊跟時代的步伐。作為農業大國、農業大省、農業大縣,壹樣都因為傳統農業還沒有成為國內投資最大的風口,但是這壹天即將到來。所以,我們不必糾結傳統農民的文化程度高低,關鍵在於融入實惠發展潮流。就傳統農業怎樣通過互聯網裝新升級和發展方向,個人認為關鍵是要大力發展傳統農業的新產業新業態。
以昭通傳統種植蘋果為例:
昭通蘋果雲南引種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蘋果品種樹。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溫帶果樹。金帥又名金冠,原產美國。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國大連栽培。1940年,昭通人吳敬漪從四川成都購150株,栽於昭通灑漁鄉。今昭通地區果技站仍保存當年栽的正常結果樹70余株。該品種適宜較冷涼少雨的地區栽培,以年均氣溫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適。果實9月上旬成熟。具有豐產穩產特性。金帥果實平均重180克,長圓形。低海拔地區栽培的果實扁圓形。果皮底色黃綠,成熟後金黃色。肉質細,味偏甜,有芳香,宜鮮食,易生果銹,貯藏後會發綿。
灑漁鎮是昭陽區產業大鎮、人口大鎮,資源豐富,基礎較好,具有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和較大的集鎮規模。轄區面積222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2016年末有鄉村戶數17736戶,人口63565人。201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7.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鎮域經濟走上了快車道。
我鎮蘋果種植面積已達9.7畝,占耕地面積的88.2%,產量達18萬噸,產值突破6億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全鎮全面推廣老果園提質增效改造、高光效樹形、蘋果套袋及反光膜使用技術,聘用蘋果指導員100名,負責全鎮老果園標準化改造提升、新技術指導和推廣。近年來,完成老果園提質增效改造4萬畝,新植果園2萬畝,反光膜累計轉移使用面積達4.5萬畝,蘋果套袋技術得到認可。組建蘋果產銷協會1個,專業合作社49個,紙箱廠3家、網套廠3家、紙袋廠5家,農資門市41家,蘋果產業初具規模。
全力發展新產業,努力打造“新業態”
經過逐步探索,我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壹工作重心,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培育農民增收新業態新產業,著力加快壹、二、三產業互動相融發展,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壹是完善蘋果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業。目前,我鎮***建有冷庫47座,儲量達4000余噸,大大緩解了蘋果集中上市引發的滯銷問題,提高了農民收入;二是加快農業與旅遊業相融發展,逐步推進鄉村旅遊產業。圍繞“昭陽八景之灑漁煙柳”文化、侏羅紀蘋果園、傳統村落、民間藝術等進行有效的傳承和保護。依托灑漁河沿岸優美的自然風光,建設了全長2.6公裏,寬16米的沿河蘋果產業大道;依托萬畝果園,新建觀景平臺2座,觀光步道900余米。三是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步伐,探索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鎮駐地已有郵政快遞、申通快遞、圓通快遞、韻達快遞等多家快遞公司進駐。在淘寶網、阿裏巴巴、京東,以及微信平臺銷售蘋果的經營商有30余戶,電商平臺有了壹定基礎。四是通過農村發展綜合改革,全力打造宜居宜業新集鎮。灑漁中心集鎮自啟動建設以來,政府投入資金34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4.5億元,完成房屋改造、新建1338戶,極大提升了集鎮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