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理論簡介
《政治學概論》國際政治學部分第四講
課程結構
24/10:傳統國際政治理論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馬克思主義
28/10:對傳統理論的挑戰 建構主義 女性主義 英國學派
導論:理論起源於對具體問題的思考
為什麽會有戰爭?
世界和平有多大的可能性?
均勢與霸權如何形成?
國家間的互動如何形成了現代國際體系?
現代國際體系擴張的動力何在?
……
導論:對具體問題的思考各歸其類
廣義理論:理論流派、範式與視角
現實意義:從不同角度看國際政治
方法趨向:從實證探索到解析思考
導論:國際政治學理論視角的譜系
傳統國際政治理論
現實主義
自由主義
馬克思主義
現實主義傳統
修昔底德(Thucydides)
約公元前 471年-400 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馬基維利(Machiavelli)
1469-1527
《君主論》
霍布斯(Hobbes)
1588-1679
《利維坦》
現實主義的基本特征
作為基本分析單位的國家(the state)
人性、國際無政府狀態(international anarchy)、國家行為與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
絕對收益(absolute gain)、相對收益(relative gain)與國家間的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傾向
啟示:戰爭與和平、鬥爭與合作
現實主義的主要流派
古典現實主義(classical realism):人性、安全問題、國家特點與外交戰略
結構現實主義(structural realism)或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國際無政府狀態、國際結構與國家行為
新古典現實主義(neoclassical realism):國際結構、國內政治與外交戰略
自由主義的起源
14至18世紀歐洲的思想大動蕩
自由主義(liberalism)對傳統的反動
從個人理性到個人自由
自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