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傳統管理是“基礎設施”,現代管理是“上層建築”。傳統管理不是現代管理的完全對立面,現代管理也不是完全揚棄傳統管理,而是包含傳統管理,是對傳統管理的提升和完善。如邯鋼的“目標成本控制體系”就是基於現代管理理論、現代管理會計原理、行為科學、目標管理等系統思想。,可謂不折不扣的現代管理。但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定額制定、完整的崗位責任制和規範的工作操作流程,恐怕沒有人敢持肯定的態度。事實上,實施現代管理並不意味著傳統管理制度的約束、固定管理、生產過程管理、數量和規模效益都是不必要的。相反,如果不實施所有這些成熟的傳統管理,就不可能有效地進行現代管理。就像成人和兒童壹樣,前者的體內自然包含著後者的活細胞。
第三,傳統管理和現代管理適用的對象不同。傳統管理適應技術水平低、規模小的企業,現代管理適應技術水平高、規模大的企業。在實踐中,為什麽壹種方法在那個企業有效,在這個企業無效?A管理模式在A地區失敗了,但在B地區成功了。壹個管理者在小企業中得心應手,但在掌管大企業時卻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其啟示在於,企業管理不能不顧對象,壹刀切。比如曾經赫赫有名的外企廠長格赫裏希,他的管理方法在德國行得通,在中國卻行不通;作為改革時代的新生事物,滿負荷工作法在石家莊誕生並成功應用,但移植到重慶後卻難以立足。馬勝利、蔔新勝、史玉柱等曾經在中國企業管理舞臺上獨領風騷的,創業之初管理策略頻頻成功,但在企業壯大後卻頻頻犯管理錯誤,最終退出創業舞臺。所有這些事實表明,不同生產力水平的企業需要相應的管理才能有效,它並不絕對取決於它們是采用完全現代化的管理還是曾經非常有效的傳統管理。
傳統管理思想和現代管理思想是不同的思想體系,作用於實踐,創造了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從傳統管理到現代管理是壹個歷史發展過程,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實現的。但是,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即使在現代,由於生產力在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即手工技術、半機械化技術、機械化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同時存在,傳統管理和現代管理自然具備了* * *的條件。筆者認為,根據不同管理對象的特點進行管理,是管理取得最大成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