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和工藝美術等。
中國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壹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
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繡、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於群眾之手。
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紮紙、符道神像、服裝飾件、龍舟彩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
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壹的特點。
另外,它們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河北民間美術包括民間繪畫、雕刻、手工藝、歷代書法碑帖、寺墓壁畫等內容,其中歷代書法碑貼是研究歷史文物、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而寺墓壁畫則是研究壁畫藝術和美術史的重要資料。
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民間繪畫取材於民間生活,在繼承傳統繪畫風格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創新,也是河北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