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模式比較
風險導向審計
內部控制導向審計
審計風險考慮的內容和範圍
會計系統和程序中的風險、控制環境中的風險因素以及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
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但不考慮控制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確定關鍵審計領域的依據
風險評估的結果
內部控制系統
程序
首先,分析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確定報告事項的影響因素,從而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時間、性質和範圍。
先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再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
審計重點
審計風險的分析與評估
內部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評價
內部控制的應用
內部控制總體框架
內部控制的壹部分
審計風險的處理
審計風險評估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
在取樣和實施實質性程序時,考慮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
確認和測試的關鍵點
管理部門為降低經營風險而采取的方法和行為
控制活動,並通過測試內部控制提出相關建議。
報告的重點
風險降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內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審計發現
提出適當的建議來降低風險。
提出新的或改進的控制系統。
對被審計實體的影響
在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審計重點,並針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
建議加強內部控制或增加新的內部控制。建議增加更多的控制點,可能會妨礙程序的正常運行。
審計方法
了解會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考慮內部控制環境和業務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對分析測試重視和運用不夠,只了解內部控制的部分,如會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