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作文 奶奶的 手藝[奇人]

作文 奶奶的 手藝[奇人]

素色的鞋幫,厚實的白底,船樣的外形,傳統的千層底布鞋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而在我縣城區卻有壹位老奶奶,每天手裏拿著針線,指上戴著頂針,壹針壹線地納著千層底。數十年如壹日,她為手中的千層底布鞋而忙碌著。她就是現年73歲的吳順琴,她也是附近出了名的“布鞋奶奶”。  走過四牌樓路段,人們總能看見“布鞋奶奶”吳順琴老人埋著頭,戴著老花鏡,壹針壹線地納著小布鞋。淡雅的鞋面,厚實的鞋底,做工考究。“布鞋奶奶”的經歷,得從她小時說起。早在60多年前,“布鞋奶奶”就跟著她媽媽學納鞋,被鄰居大媽誇為“手腳麻利的小姑娘”,從那以後,她有空就去看鄰居納鞋、緔鞋,將整個做工、流程默默記在心裏。回到家裏,她照著大人們的樣子裁剪舊布料、用漿糊貼鞋幫、緔線……經過數次的試驗,做出來的鞋子居然還算象模象樣。  說起布鞋,上世紀80年代之前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壹雙,大多是黑黑的,同樣的款式。但是現在的布鞋,卻是似曾相識,但又煥然壹新。現在的布鞋和傳統的老布鞋,款式和花色已經有了革命性的改變。據考證,手工布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手工納底布鞋。  “布鞋奶奶”告訴記者:“妳看這個鞋的底子,壹天壹個鞋底都做不起來。壹層壹層糊了以後再曬起來,幹了再糊再納成鞋底,壹道壹道工序很多的,是用傳統的土方法壹針壹線納出來的,壹雙鞋的工藝主要在這鞋底上。”看來這納鞋底還真不是壹件簡單的事。老人說,這鞋底因其層數很多被稱作千層底,盡管沒有上千層,但每只鞋底起碼也有50層呢,它們都是用漿糊黏貼起來的棉布壹層壹層填制而成的。不光做鞋底費心思,做壹個鞋幫也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打袼褙、剪鞋面、沿鞋口、裝襯裏,壹道都省不得。  如今,懷舊與返樸成為現代人追趕的潮流,這手工布鞋盡管做起來費時費力,然因其透氣、舒適、輕巧等優點受到了市民的青睞。記者在采訪“布鞋奶奶”吳順琴時,正好有顧客找到她家裏來買布鞋。壹位顧客對記者說:“有的皮鞋穿了後產生腳氣,如果皮鞋裏用的膠水質量欠好的話,肯定不夠環保,而這種純手工做的布鞋子尤其是讓小孩穿著既舒服又暖和還環保,所以我特意找上‘布鞋奶奶’家來看看,準備給自己的小孩子買兩雙。”  暖和、幹燥、舒適成了手工千層底布鞋的最大優點。吳順琴老人說,雖然這布鞋做起來不容易,但想到這對孩子們有好處,她就非常樂於從事這門手工活。同時,老人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拿起針線,納起布鞋,讓這門傳統手工藝壹直傳承下去。

  • 上一篇:傳統相聲的五臟休假制度
  • 下一篇:做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