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侗族節日是侗族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其次是壹年壹度的吃年夜飯。又稱“新米節”。“吃年節”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南北,雖然各地吃年夜飯的時間和儀式不盡相同,但* * *形式的不同,都反映了董氏家族祭祖的心理。吃年夜飯的委屈是祭祖的節日,也有富農的復合內容。
北部的
在北方地區,壹些村莊將農歷六月小辦公室移交後的第壹個“毛”日作為“吃年節”,而另壹些村莊則在七月的“陰”或“毛”日舉行“品嘗新年”儀式。節前,家裏的女人們按照長房兩室的順序,排著隊到河邊洗竹筒、水桶、宗巴葉、蕨菜幹、糯米、高粱等東西。回家,將蕨菜、糯米、高粱、鹽混合腌制在壇子裏備用,用剛從井裏拿來的“淡水”蒸糯米,做成甜酒。這壹天,魚是主菜,燉了壹鍋無鹽蒸玉米瓜。
節日那天,壁爐旁的八仙桌上有壹條放滿糯米的長凳。四片雲南葉(結谷丹)蓋在飯上,桌旁放壹條板凳。每個房間隔壹定距離在長凳上放置若幹張雲南葉。在葉子上放壹堆糯米。加入三芽四尾魚,兩碗煮瓜和兩碗甜絲絲,幹蕨菜拌糯米和高粱做鹹菜。旁邊放壹雙實心竹子做的新筷子。安排好後,開始給祖先獻祭。首先,最老的人燒香燒紙,祈求祖先的靈魂。品嘗各種飯菜,然後按照各房長短的順序,圍坐在桌前,吃著祭祀新獻的食物,* * *著祭祖。
南部地區
南方地區慶祝新的節日,有些在6月12日,有些在7月2日、4日、7日、14日和8月1日。從江的侗族人通常在七月初或中旬吃年夜飯。前壹天,婦女們去河邊洗炊具。桌上的菜以魚為主,筷子都是剛從山上砍下來的實心竹子。用竹筍的莖或葉包裹的糯米代表新米來祭拜祖先。所有房子的門都是敞開的,這樣祖先和神靈就可以壹起來吃新的食物。天亮前,樓道裏的香燈燈火通明,全家人都有祭祖的早宴。宴會後,男人們去殺牛做肉菜。開門候祖的習俗,反映了節後古人的幻想心理導致的祖門現象。
過年有二重唱,有鬥牛,但從江縣八帕村有壹戶侗族人家,半夜提著火把和行李離家,紀念祖先遷徙的辛酸,模仿爬山涉水的儀式。“吃新”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廣大侗族鄉鎮。吃新食物的時間和儀式因地而異。
客家人“吃新”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鮑斯鄉至今仍保留著“吃新菜”的客家傳統習俗。每年早稻或晚稻收獲後,各村根據傳統上設定的日期輪流品嘗新食物,以慶祝豐收。在前壹天,每家每戶都要做米飯,年糕或炒米蛋,供其他村莊的親戚朋友品嘗。當天,他們要邀請親朋好友在家中設宴,村裏還會舉行表演、遊神等慶祝活動,以示對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大吉大利的感謝。